图片展示

作协  书协   美协   摄协   音协   舞协   民协   评协    诗词协    戏剧协

 

用音乐演好中国故事 与世界共享中国文化

作者:昭通文艺网 浏览: 发表时间:2019-06-02 10:42:26

用音乐演好中国故事 与世界共享中国文化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月宁

  2012年6月,在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的支持下,全球首家以传播中国音乐文化为核心任务的特色孔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在丹麦哥本哈根挂牌,并由中央音乐学院和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合作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扬琴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及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主任刘月宁是一名活跃在文化外交领域的扬琴演奏家,她一直将让中国音乐文化在世界范围发扬光大视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使命。

  “近年来,中国音乐文化的对外交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状态,面向外国听众乃至直接在境外举办的音乐会、讲座等各类文化推广活动显著增多。不过,在收获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目前的传播现状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例如:传播效率还不够高、时效还不够长、范围还不够广,特别是缺乏系统的整体发展规划,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刘月宁提出不但要用中国音乐讲中国故事,还要深入思考“怎么讲”及“如何讲好”的问题,构建新的传播模式。

  “首先我们要建立新的‘对话’方式,中国音乐文化想要真正被异文化听众所理解与喜爱,就需要特别注意了解被传播对象的需求,精心设计适合他们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欣赏习惯的新的传播角度,真正达成一种‘对话’状态的双向交流;其次我们要开拓新的运作模式,更多地鼓励国内外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充分利用这些组织在国内外所具有的资金、人力等多种社会资源和传播渠道,让中国音乐海外传播事业真正成为集合全社会上下多种力量共同完成的事业;同时我们要挖掘新的人才资源,目前大多数中国音乐海外传播活动还是以利用国内的人才资源为主,大量旅居海外的中国音乐家实质上处于各自分散的状态,他们虽身在海外但心系祖国,不仅自身有卓越的音乐素养和技巧,还非常了解所在地听众的音乐需求和喜好,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在今后的中国音乐海外传播活动中侧重将海外音乐家群体组织起来,国内外联手共同规划和组织实施各类中国音乐文化海外传播活动,从而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刘月宁表示。

  刘月宁认为,中国音乐文化国际教育与传播发展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当前这项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是相关人才的培养与选用。她建议,应积极鼓励留学人员在中国音乐文化国际教育与传播事业中发挥核心作用,建立“体制内-体制外”的畅通人才流动渠道。“音乐专业的留学人员有国内专业音乐院校培养的良好专业功底,同时由于长期在国外生活和学习,外语流利,对当地文化和人际交往规则也有深入了解,因此非常适合从事中国音乐文化国际教育与传播事业。但目前由于国内事业单位的编制紧缺,相当一部分留学人员回国后选择从事自由职业。建议相关部门出台专门政策,鼓励类似‘欧美同学会’这样的留学人员联谊机构建立专业人才库,并为目前从事自由职业的留学人员架起参与体制内工作的桥梁,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与作用。”同时,刘月宁还建议拓宽来华奖学金资助的专业范畴,鼓励更多外国人来华学习中国音乐。“当前的中国音乐文化国际教育与传播更多集中于如何发展‘走出去’的领域,但实际上任何健康而持久的交流都必须是双向的,我们还应在如何更为全面、深入和持久地‘请进来’方面多下功夫。建议国家进一步拓宽外国人来华奖学金支持的专业领域和范围,鼓励外国人到中国的专业音乐院校学习高水平的中国音乐文化,因为只有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向中国人学习中国音乐,才能够最深入地了解中国音乐文化,从而最终消除隔阂、杜绝偏见。”

  从事音乐教育工作30余年的刘月宁进一步建议,国内专业音乐院校可借鉴语言类大学中广泛设置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经验,设置一门学习如何对外国人开展中国音乐教学及文化传播活动的学科——“国际音乐教育与传播”专业,为中国音乐对外交流事业建立长效、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机制。“‘国际音乐教育与传播’可视作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与音乐表演、作曲、音乐学,以及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外交及国际关系学、艺术管理学等均有密切的关联。在课程设置方面,除音乐学院常规的课程之外,还需开设《专业音乐外语》《中外音乐文化交流》《音乐教育学》《外交学》《国际政治关系》《西方文化与礼仪》《中国传统音乐舞台表演实践》《媒体管理》《艺术节目制作》等多门兼具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该专业着重培养的,是具有在各类涉外教育机构从事对外音乐教学、在涉外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事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音乐教学能力、音乐文化活动组织能力和外事活动能力的实践型高级艺术人才。”

  当前我国的音乐文化海外传播活动主要是以直接在境外举办音乐会、讲座及综合类文化活动为主,这些活动固然可与外国听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取得显著的文化传播效果,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其效果也有缺乏长期性和持续性的缺点。对此刘月宁建议,相关部门应集合国内优势力量和顶尖资源,尽快建立一个权威的、专供外国人了解体验中国音乐文化的大型数据库。她表示,当前网络虽已经进入到我国人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具体到中国音乐文化海外传播领域,网络的参与程度还相对薄弱,其所发挥的主要作用还停留在建设网站,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发布新闻消息的程度。尽管近年来以中国音乐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库一直在持续建设,也产生了一些优秀成果,但其中的大多数都是面向国内受众的,适合外国人的文化背景、欣赏喜好和语言要求的数据库几乎是空白。因此,刘月宁呼吁由教育部牵头立项,中央音乐学院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强强联手,合作建设一个采用中、英、德、法、日、韩等多种语言,涵盖文字、图片、音响与乐器演奏体验等各种多媒体手段的“中国音乐海外传播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内容应全面和权威,并适合外国受众的接受习惯。数据库建成后,可与中国各驻外使领馆、文化部门、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等多类单位实现网络共享,作为它们进行中国文化分享的有力支持。”刘月宁表示。


 

 

    址:昭通市昭阳区珠泉路175号58

 

 

 

    话:0870-2159870

 

 

 

    邮箱ztswyw@126.com

 

版权所有:昭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滇ICP备19006880号-1     滇公网安备 53060202000126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滇ICP备190068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