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伦,男,1970年10月生,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人,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油画学会会员,现任教于巧家县玉屏街道中心学校。
1991年7月,毕业于昭通地区师范美术专业,2004年8月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
2004年10月,油画作品《泥瓦匠》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五周年云南美术作品展”。
2008年12月,油画作品《山里人之一》入选“第五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2012年出版发行《巧山家水美术作品精选.王崇伦美术作品集》
2014年10月,油画作品《扛犁耙的男人》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云南省美术作品展。
2015年6月,油画作品《归来》,在中国美协主办的“美丽新丝路,翰墨定西行”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中获优秀奖。
2015年9月,油画作品《守望》,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丝绸之路 绚丽甘肃”第九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2017年7月,油画《畜牧图》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梦·2017艺术草原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看 见
陈滟滟
多年来,我一直以为绘画的最高层次拼的一定是文化修养,是内涵。绘画需要画家对色彩、光影、线条、构图、造型、内容甚至情怀等等综合能力的掌控和展现,因此除了专业底子扎实以外,难道不需要画家有丰富的文化造诣吗?人过中年,当我再回过头看一些画作,被莫名击中内心,被打动的画往往并不是那些精心规整的构图,无懈可击的用色,而是画家的自然的肆意的甚至狂傲的在画布上的绽放,是颜料在画布上的那种凝结,不是讨好人的炫技、娴熟的绘画功底。有时绘画的技法还有那么点生疏,构图也显得有些笨拙,可就能那么直白地冲击你的视觉直击你的内心,这时才恍然大悟,以为绘画是一种文化的综合能力表现是多么肤浅甚至可笑,它就是上帝恩赐给画家本人的一种本能。对于这种恩赐你无需羡慕嫉妒,只要去安静地欣赏和享受。你看见一幅画,驻足欣赏,让那种触及你的感动停留哪怕瞬间,就是这幅画的意义。
王崇(王崇伦学生时代的称呼)应该就是上帝恩赐过绘画本能的人,他的画就是佐证。因为生活在小县城,恰好没有了城市喧嚣的侵扰,没有过多物质追求的欲望,因为不是高校教育,甚至没有中规中矩的学院派风气,没有所谓宏大的表现题材,有的只是上帝的恩赐能力,一种“看见”。画作就是用颜料凝结单纯地表现“看见”,看见旧城新貌、看见马匹集市、看见车夫苦力、看见池塘一隅,如果你驻足走进他的看见,你会得到你的看见。